促进尼龙6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人气:
发表时间:2022-12-30 14:15:21
促进尼龙6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发展。2013年2月工信部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指出重点鼓励发展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工信部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分别下发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均对尼龙行业的发展及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将开发多重改性技术与工程专用模块及其组合平台,实现聚酯、锦纶等通用纤维高效柔性化与功能化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综上所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国内市场空间广阔
新常态下,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民用纺丝、工业用丝、尼龙工程塑料、尼龙薄膜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尼龙6切片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尼龙6切片高端产品需求增长迅速。2018年我国尼龙6切片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321万吨和348.9万吨,相比于2010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11%和9.80%。
随着汽车工业、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及其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及尼龙薄膜的进一步普及,尼龙6工程塑料和薄膜的消费量有望大幅增长,从而拉动尼龙需求快速增长。 3、出口市场前景较好
亚太地区在全球尼龙消费市场的份额最大,亚太地区尼龙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6.9%,为我国尼龙产业外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尼龙6切片行业的发展,新投产企业在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我国国内部分高端企业产品与进口高端产品差距已显著缩小,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受行业历史发展限制,我国尼龙6切片出口量绝对值较小,但增速明显:2015-2018年,我国尼龙6切片出口从5.70万吨增长至10.00万吨,复合增长率达22.59%。随着国内企业设备先进性优势增强、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预计未来尼龙6切片外销销量将进一步增长。 4、上游原材料供应稳定
90年代初中国石化在荷兰帝斯曼公司环己酮-磷酸羟胺法(HPO)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环己酮氨肟化为核心的己内酰胺成套生产技术,打破了己内酰胺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公司垄断的局面,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产量也得到了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己内酰胺技术的国产化,国内新增产能连续投产,国内己内酰胺产量大幅增长。我国己内酰胺的产量由2012年的74.4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220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21%,增速居国内化工产品前列。国内新建的己内酰胺装置陆续投产,自给率逐年上升,高端己内酰胺的紧俏得到了较大缓解,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低端落后高能耗的产能逐步被淘汰、产业集中度提升
我国尼龙产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在21世纪后尤其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行业内新投入生产线设备和技术具有较高水准。相比之下,早期投产设备在产品质量、能耗、工艺控制等具有明显劣势,产品竞争力较低,市场空间逐渐被压缩,面临淘汰风险,这一趋势也引导行业向高端化、差别化方向发展。同时,行业规模经济日益凸显、产业集中度提升。随着尼龙6聚合技术进步明显,日产100~200吨的聚合装置纷纷出现,生产已开始向规模化、低消耗、高质量发展。目前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都达到了10万吨/年以上,且国内尼龙6切片生产区域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江浙闽一带,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1、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鼓励行业发展。2013年2月工信部下发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版)指出重点鼓励发展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PET)及纤维生产(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腈纶、锦纶、氨纶、粘胶纤维等其他化学纤维品种的差别化、功能性改性纤维生产。工信部于2016年9月、2017年2月分别下发的《纺织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等均对尼龙行业的发展及转型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将开发多重改性技术与工程专用模块及其组合平台,实现聚酯、锦纶等通用纤维高效柔性化与功能化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综上所述,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将对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常态下,国内经济稳步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民用纺丝、工业用丝、尼龙工程塑料、尼龙薄膜等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国尼龙6切片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尼龙6切片高端产品需求增长迅速。2018年我国尼龙6切片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321万吨和348.9万吨,相比于2010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4.11%和9.80%。
随着汽车工业、高速铁路的飞速发展及其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快及尼龙薄膜的进一步普及,尼龙6工程塑料和薄膜的消费量有望大幅增长,从而拉动尼龙需求快速增长。
亚太地区在全球尼龙消费市场的份额最大,亚太地区尼龙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6.9%,为我国尼龙产业外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尼龙6切片行业的发展,新投产企业在产品质量、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我国国内部分高端企业产品与进口高端产品差距已显著缩小,部分产品已经实现了进口替代,受行业历史发展限制,我国尼龙6切片出口量绝对值较小,但增速明显:2015-2018年,我国尼龙6切片出口从5.70万吨增长至10.00万吨,复合增长率达22.59%。随着国内企业设备先进性优势增强、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预计未来尼龙6切片外销销量将进一步增长。
90年代初中国石化在荷兰帝斯曼公司环己酮-磷酸羟胺法(HPO)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环己酮氨肟化为核心的己内酰胺成套生产技术,打破了己内酰胺生产技术长期被国外少数公司垄断的局面,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产量也得到了快速增长。近年来,随着己内酰胺技术的国产化,国内新增产能连续投产,国内己内酰胺产量大幅增长。我国己内酰胺的产量由2012年的74.4万吨,增长至2017年的220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21%,增速居国内化工产品前列。国内新建的己内酰胺装置陆续投产,自给率逐年上升,高端己内酰胺的紧俏得到了较大缓解,上游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低端落后高能耗的产能逐步被淘汰、产业集中度提升
我国尼龙产业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在21世纪后尤其是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行业内新投入生产线设备和技术具有较高水准。相比之下,早期投产设备在产品质量、能耗、工艺控制等具有明显劣势,产品竞争力较低,市场空间逐渐被压缩,面临淘汰风险,这一趋势也引导行业向高端化、差别化方向发展。同时,行业规模经济日益凸显、产业集中度提升。随着尼龙6聚合技术进步明显,日产100~200吨的聚合装置纷纷出现,生产已开始向规模化、低消耗、高质量发展。目前行业内主要生产企业的产能都达到了10万吨/年以上,且国内尼龙6切片生产区域性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江浙闽一带,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关于促进尼龙6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的信息,请拨打免费电话:4008-118-928 进行沟通咨询,技术手机同微信:18621317168 欢迎你的来电交流!